大冶:銳意改革,破解農村融資難題!大冶:銳意改革,破解農村融資難題!

 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(fā)出通知,根據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情況,對32項地方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!

  這其中,湖北省大冶市光榮上榜!大冶在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創(chuàng)新方面取得積極成效!獲得國務院點贊!真是厲害了word大冶!

  大冶到底有多厲害?

  改革走在前列

  2014年2月,大冶就建立了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,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、農村集體林地使用權等十多種權屬盤激活成資本。

  2015年12月,大冶被確定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(市),允許以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。

  2016年3月,大冶又被確定為湖北省農村合作金融創(chuàng)新試點。

  不斷創(chuàng)新,取得良好成果

  近年來,大冶市堅持以改革為統(tǒng)領,以精準確權為基礎,以賦權活權為關鍵,探索推進農村土地“三權分置”改革和經營權流轉,不斷創(chuàng)新“三農”金融服務,促進“實產”變“實權”、“實權”變“實錢”,有效解決了新型農業(yè)經營主體融資難、融資貴、融資慢問題,激發(fā)了“三農”發(fā)展活力,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。

  截至2016年12月,大冶市共發(fā)放涉農貸款231筆共計22672萬元,貸款需求滿足率達到70%,位于全省前列,較好滿足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需求。

  大冶:銳意改革,破解農村融資難題!

  2016年12月初,湖北新聞就曾聚焦大冶市的在農村融資方面的優(yōu)秀經驗。

  融資難,融資貴,融資慢,是農村金融面臨的普遍難題,大冶市通過構建三農金融、產權交易、農村合作社聯社、中介評估四大服務體系,盤活農村資源,為產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活力。

  1、轉接融資風險,讓銀行沒有后顧之憂

  大冶龍鳳生態(tài)農業(yè)園,在7月的洪災中損失慘重,因缺乏資金,園區(qū)基礎設施無法及時修復;可沒有抵押物,商業(yè)貸款也辦不下來。

  就在大冶龍鳳集團董事長劉合武著急之時。大冶市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傳來好消息。在這里,原本銀行不認可的蔬菜大棚、廠房,還有土地經營權,都可以作為抵押物,一周就能辦出450萬元的貸款,而且利率還很低。

  抵押易、耗時短、利率低,大冶如何做到的?

  針對大冶龍鳳集團這樣急需資金卻又申請不到貸款的情況:

  大冶市專門成立三農金融服務中心,財政拿出5000萬元,作為涉農貸款擔保與風險補償基金;出現償還問題時,補償基金與合作銀行按6:4的比例承擔損失風險,而且擔保、評估、鑒證等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;同時對抵押貸實行銀行同期基準利率50%的貼息。

湖北這個城市厲害了! 被國務院點名表揚湖北這個城市厲害了! 被國務院點名表揚

  用這樣的方式,不到一年,大冶就撬動了兩個億的金融資金。

  對此,大冶市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杜紅星表示,貸款還不了的時候銀行也很難處置,他們把這個風險承擔了起來,銀行就沒有后顧之憂了。

  2、把好項目審核關,降低擔保風險

  由三農金融服務中心承擔風險,并不意味著風險不可控。為減少風險,大冶市專門由政府主導,成立農村合作社聯合會,對所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規(guī)模、經營狀況、財務狀況等信息進行登記核查,初步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征信評價體系,通過動態(tài)管理,對申請擔保的項目進行嚴格篩選。

  為進一步控制風險,大冶還專門出臺“熔斷機制”:

  當合作銀行涉農貸款代償率達到5%,停辦涉農貸款業(yè)務;擔保公司擔保代償資金達到在保余額的4%,停止擔保業(yè)務;保險公司所承報的涉農貸款保證保險賠付率達到130%時,停止保證保險業(yè)務。

  3、產權交易平臺,破解抵押物處置難題

  把住入口是事前監(jiān)督,熔斷機制是事中的防控,但如果仍然出現了貸款無法償還,抵押物難以處置的問題,該怎么辦?

  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的建立,讓這道難題迎刃而解。土地經營權,林權、養(yǎng)殖水面承包權等13種產權,都被納入這個平臺,出售對象不僅限于大冶本地,還面向武漢1+8城市圈。

  據大冶市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杜紅星介紹,下一步,這個平臺還將實現全省聯網,在全省范圍內尋找有意愿的經營主體。

  堅持問題導向,從一個個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入手,化解農村融資難題,是政府轉作風、強服務的具體體現。

  風險轉接,征信體系等一系列頂層設計,又充分考慮市場規(guī)律,也讓政府完成從”推進劑”到“催化劑”的身份轉換。

  大冶市的改革創(chuàng)新,探索出一條依托市場,盤活農村資源的新路子。(來源:湖北衛(wèi)視)